「吾叩其兩端而竭焉」有多困難?
首先你得會問問題,且願意問問題;再來是學生願意回應,直到答不出來、感到困窘後,學生願意思辨,試著自行尋找答案,或稍有理解,或舉一反三,而肯再與老師交流意見。之後又是問問題,按照這樣的循環,一起逼近答案。
一來一往間,於知識中得樂(實踐尚且不論),教學相長。這需要本身的學養,提問的技巧,與人的互動是否能創造友善提問的氛圍;不被所謂課程進度追趕的時間;能否容忍挑戰與異議;能否隨時質疑(包括自己的)定見;能否去除身份的權威性但也不顯卑微,讓學生在信與不信間,敬慕但不致狂粉間,發展他個人的洞見,彰顯他獨到的天賦?
能否待學生成就遠超過自己,自己不因嫉妒或恐懼而貶抑對方?能否承認自己錯了,能否及時(不用即時)修正,願意接受改變,汲取新知?能否在質疑一切之後,確認自己目前還在正確的軌道上,於是不違背本心,不討好學生,持續完成引航的任務?
然後感情還可以好到一起去郊外洗澡,路邊野餐?
好啦那不是重點。
於是我常常說,自己只是個不才授業;要當「師」,還差了很多很多點。實在是任重而到遠啊!
上下求索不得,只好如圖所示。
午安,好吃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