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ent Posts

●圈地迄今天。 
●目前有隻小獸在境內。
●距離下一個母難日還有天。
 

獅隼國

2015-02-23

《被討厭的勇氣》+《自卑情結》


+


阿德勒系列,嗯嗯。心得下收。




  前本是由日人重新詮釋再以中文翻譯,問答形式故事性強,比較好讀,但也覺得有些唬爛XD後本的話就偏學術了,有些辭彙理解不易,但大致還是可以讀出心得。

  首先個體心裡學給我的感覺很像一種宗教或者直銷;我感覺它暗示著這個學說(亦即信仰、產品)凌駕於其他心理學派之上,且只要全心相信並徹底執行(如宗教上的虔誠敬拜、直銷的專一購買)其理論(也就是提高社會興趣並不斷修正個人生活風格)一定能夠解決困境,帶給各體生活最大的好處。

  個體心理學傾向在「實用」方面,旨在對病人有幫助,而非只是定義某個病灶來由;它是個超級超級超級(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遍)正向、有自信的且極端嚴格的心理學派,認為只要有勇氣修正生活風格、面對問題並解決它,就能邁向社會定義的成功,拒絕承認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疾病會導致失敗,認為那只是懦弱的人為都失敗找到的絕佳藉口。

  第二本翻譯的中文書名和真正書名著重點不一樣,大概是為了吸引讀者才另取吧?

  我比較不能被說服的點還在於,裡頭論述把同性戀看成一種精神病(或者看成社會興趣低落者)來探討,不知道是否因為在一戰左右年代發表的關係?當時同性戀還被認定成一種罪。另外他也提到母性是塑造一個人生活風格的起點,父親或祖父母與孩子的關係都無法替代母子之間建立的聯繫;雖然同意此觀點,但他的說法更傾向於強調「生理上的母性」讓我覺得不悅=_=

  自卑情結的確可以成為成功契機(阿德勒自己就是,我有些成就也是),如果能夠主動適應,產生勇氣,避免逃避問題,修正生活風格,提升社會興趣(本書重點),沒有什麼事情是人辦不到的。其學說大大稀釋了遺傳的影響。

  最後,看完後深深理解,孩子的教育不能等!也千萬不能寵!當然也不可以威權專治,最好可以耐起性子好好講,並開放給孩子問問題的空間,給他詮釋的機會並加入討論,觀察他和這個世界的連結,一起尋找可以接受並且進步的答案。

  這樣這世界的敗類變態就會少一點了。在生孩子的要注意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