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ent Posts

●圈地迄今天。 
●目前有隻小獸在境內。
●距離下一個母難日還有天。
 

獅隼國

2018-01-01

直覺式心得:林奕華《聊齋》與莎妺《1984,三姊妹一家子的日子》




《1984,三姊妹一家子的日子》

  這齣其實是比較晚看,但心得較《聊齋》短,故置於前。
  心得較少並不代表就演得差哦!我對這種實驗性較強的劇都是給予鼓勵的。舞台劇就是可以天馬行空尖銳深刻啊!太過取寵的我反而不愛。

  這是齣喬治歐威爾feat.契訶夫的世代預言/寓言。
  印象最深刻一句:「這個世界是沒有獨裁者的獨裁,我們每一個人都被自由與正義監視著。」我們現在難道不正是如此?


  GB(Good Brother)好大哥給人們無微不至的便利,讓人懶得再去思考,但又以為自己是獨立的個體,其實全都是限制內做選擇(因為全部的東西都有配套,如果不用體制內所給出的選擇,就要整套換掉,很麻煩)。這和現代科技的便利與限制頗有相合之處。

  另外所謂的雙重思考:「戰爭即和平!自由即限制(奴役)!純真(無知)即力量!」
  這是真的嗎?還是一種高明的話術罷了?
  而對家叫Apple Shell,不由得讓人想到蘋果科技。

  是說,就算是舊經典,書中的話語搬到今天的劇場中,一樣正確地直指社會現象到叫人毛骨悚然的地步。人類真的有進步嗎?還是該問:人類真的能進步嗎?

        這齣令人想要重讀《1984》和去拜讀契訶夫的《三姐妹》呀!

  p.s.台日合作,有講日文的部份但是字幕太小啦!





《聊齋》

  林奕華作品的燒腦程度和讀者空白頗多(a.k.a.需要自行大規模腦補)已是眾所周知,由於每個人看出來的道理不盡相同,完全沒看出意義來只覺得他假掰的也有,因此評價兩極之處可以想見。

  透過現代詮釋版本的「齋聊APP」,黏結虛擬投影與真實人物對話,將時間線上與線外的現實故事、想像之局面剪開,重組,並置拼貼,如同畢卡索式立體主義畫風,意圖把所有器官通通呈現在同一畫布中那樣,為這齣《聊齋》製造詭譎、幻夢般迷離悵恍的總體調性。

  宣傳標語叫「迷惘的人x執著的鬼x善變的狐」,良有以也。劇中張艾嘉扮演的胡(狐)小姐愛恨分明、深情瀟灑又帶點頑皮,直接而不執著的形象,與古本聊齋裡的花妖孤魅並無二致;她看起來決絕善變,但男主角有難時她還是耗費苦心找龐老大求情,而最終陪著蒲先生走完人生旅程的也是她。相反的那些宣稱愛男主角至深的女子,最後不是哭著求著拜託著要離開他,就是反過頭來陷害他,她們的愛情無法像胡小姐那樣乾脆,而是有更多的不甘、嫉妒與利益牽扯其中,這樣的呈現手法也可與《聊齋》主旨「花妖孤魅比人類更有情有義」相互映照。

  迷惘的人在本劇大概都是指男人吧XD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被分手的前度與想負責卻負不到責的蒲先生都是。蒲先生的迷惘沒有出路,無法改變(除非死亡,除非自己接受進入「蛹」的過程),於是先是寫書,進而設計程式,讓自己沉迷於自己寫下的APP程式設定裡,分不清是自己設定了角色,還是角色藉機決定了他的命運(此段彷彿隱喻創作者從來也離不開自己的作品,總是相互影響生活之軌跡);在心臟病發九死一生後轉而發明溶屍專利,以此祈求身心靈的懸解。幸好人總有一死,最終男女主角得在溶屍的儀式中相見、發問、回應與和解,將前塵往事消溶殆盡,如小妹在劇中敘述毛蟲化蝶前在蛹裡自我溶解的段落,他們在那溶解室(蛹)裡沒人已讀不回,沒人遷就強迫誰,最終身、心、悲傷與愛都還諸天地,黑暗一片真乾淨。

  執著的鬼我想是那些被玩的小三們了,如同女記者在某段中提到,真正的她已經被殺死了,於是那些被扼殺的本真,紛紛化作厲鬼,佔據現實肉身,在整齣劇中時不時幽然冒出,她們雖然痛苦卻無法停不下來,只能日日糾纏,直至肉身敗壞時或可方休。

  另外,龐老大母親因為土葬,棺材底下忘了挖洞,所以屍水未能流出,七年撿骨時所散發的惡臭讓龐老大難以忘懷,因此龐老大支持胡小姐與蒲先生的溶屍藥劑,並吩咐胡小姐也一定要幫他溶屍這一段,似乎可隱喻人生悲傷、痛苦或各種遺憾若徒用「掩埋」的方式,其間又忘了挖掘情緒流動的出口,那麼儘管時過經年,仍然會哀痛逾恆,搞不好還會散發「惡臭」;因此嚮往以一種「溶屍」奇法,將心中的愁思快速分解再分解,直到三小時後化為一灘柔水,能夠喝下,能夠揮撒,能夠滋養。唉唉,現實中若有這種溶解奇法就好囉!不過雖然沒有奇法,也暗喻人們要有直面苦痛、爬疏苦痛、理解苦痛進而分解苦痛的勇氣,就算不能三小時雲淡風清,至少在自己築成的蛹裡,給自己一個溶解自我、蛻變重生,由蟲化蝶的契機。

  至於導致蒲先生與胡小姐離婚的那個未出世的小孩,亦頗有玩味之處;先前林奕華作品印象中比較沒有提到父母對小孩的生養態度(恨家似乎有小孩對父母的愛恨糾葛)部分,這邊略有提及,也再次彰顯了命運的無常與無奈(想像的小孩說他人生有兩個刧,第一是出生時,第二是二十一歲,逃過第一個刧,就得面對第二個;胡小姐問:如果逃過第二刧會活到幾歲?小孩說不知道,因為他連第一個刧也沒逃過),沒有「如果」,自然就沒有「後來」。

  下半場稍嫌散亂、過度碎片化了點,可以再調整集中劇情些。不過畢竟是連周邊劇本書、CD都還來不及出的真‧首演,與林奕華導演本人所說的一樣,它還是個Baby,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期待它愈修愈好。

P.S.喜歡三人同時在舞台上飾演同一角色但不同時期、不同心理狀態的表現手法,絕讚。已是林氏風格。

P.S 王耀慶真令人懷念!當年花系列的著名演員啊XDDD
   張艾嘉氣場強大,身段簡直凍齡。兩人的口調清楚到不用看字幕,真是舒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