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8

直覺式心得:創作社 [Holy Crab!異鄉記]


本齣心得採條列式簡單書寫。大雨中和快樂小夥伴一同看戲感覺真棒!

1 想看原創劇本!當初本來就是因為這齣打著改編第一屆「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首獎作品才決定要看的,看完之後覺得劇本有得獎的「格局」,但不知道是導演繹問題還是劇本問題,感覺只有從表皮刮過移民問題,痛楚酸辛並不深刻。所以特別想看原劇本是怎麼安排的。想想如果是英文原作(劇本原用英文寫作)雙關笑話,以及真的找角色該國國籍的人來演的話會,應該會更有看頭!不過在這裡要給中文劇本譯者把《eat,pray,love》新翻成「飯‧禱‧愛」鼓個掌!真是神來一筆!

2 節目冊很精緻,回幕和演出人物各場擔任的角色都寫得很清楚,方便對照。

3 棉花田和印第安人的地方呈現方式太抽象了,看時一頭霧水,看了節目冊才恍然大悟!

4 男女主角坐直升機時,以紙袋鏤空,裡頭放小燈泡的方式表現夜景超棒!

5 感覺到翻譯的困境:去年參加譯動國界研討會,就有譯者說因為要模擬原著中的鄉俚人物、中下階層的口氣,便翻成半台語同音字/台灣國語的方式來寫,出書後遭到讀者不滿——憑什麼中下階層就得用台語來說?然而這樣的刻板印象似乎很難避免。這次有墨西哥血統的安檢男角就以講台語中文交雜方式講對白來演繹、巴基斯坦夫婦則用類原住民腔講話,這當然是因為劇本改為中文後對他國腔調更改的權宜之計,然此種詮釋法應該會讓相關族群感到不快吧?但若說有更好的譯法我也想不出來。也許在做這樣的翻譯和呈現時,在節目冊上能聲明一下較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