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12

三讀《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生命中.jpg   這已經是我第三次讀《生命之不可承受之輕》(這難道暗示著我想把它列入永刧回歸的範疇,讓它在我無足輕重的生活中變得較重嗎XD),第一次是大二時和一夥文青(陷於對所有「彷彿」文青該做的事情全盤認同而忽視否認沒有才華與膚淺的世界)在西門町誠品故作姿態,用最最淺薄的方式,自以為是地探討「永刧回歸」,而因此翻閱到中章通篇不明主題的故事就看不下去;第二次則是讀畢於三年多前和今天一樣的星期日清晨,並重覆媚俗地為最後一章〈卡列寧的微笑〉而哭泣。(「幸福就是渴望重覆」!?)

  看完的第一個感想是模糊,因為這本書同時探討的東西太多了。以我粗略的知識與才華,只能概括地說出這是一本用愛情與政治,兼包諷刺與同情地,企圖勾勒出生命之輕重,媚俗之本質真相與不可避免,以及其它雜七雜八東西的草圖。書本身即觀照著書中所言,因為是本草圖、提供多種可能性與解釋而輕如鴻毛,但它所帶來的迴響(至少對我而言)卻是一種深重永刧的跌宕。關於對於男主角而言六個偶然(最初肇始於外科醫師脊椎病)所造成的男女主角之關係發展,一個誕生於肚子咕嚕咕嚕的叫聲,一個誕生於Einmal ist keinmal的德國句子(我沒記錯的話)那般「輕盈」的動機,以及因為隱喻而產生的揮之不去反覆用兩人觀點敘寫事件且很可能就是本書主題的「沉重愛情」,兩相的對照驗證,也許可以解讀出一個最粗泛的觀念:沉重與永恆(佛家亦語輪迴之苦)這抽象概念雖然令人難以承受,足以壓垮任何一個人,但在沉重之中我們可以知覺到一種存在的假象,甚而沉重與嚴肅可將一個人推至形而上而永恆的境界(如貝多芬);反觀輕盈正如同書名的「不能承受」,因為找不出任何著力點,承受不存在,於是任何事情行為價值觀都沒有意義,有誰能安樂於這種虛無空洞的狀態呢?(結果本質是在討論存在主義嗎?)

  其實書中還探討許多不一樣的、牽涉到歐洲歷史文化與哲學思想的內容,但不會難讀(感謝翻譯的流暢),米蘭昆德拉總是善用輕鬆戲謔的筆觸揭露人類的荒謬與瘠涼--光看如此籠統的描述就知道我絕對寫不出什麼動人而有邏輯的書評(被任何一個學者專家看到恐怕要笑掉他們大牙或皺緊眉頭)。很多想法在腦中雜然賦流形,比如薩賓娜終其一生反抗著她所認為的敵人「媚俗」(當然她也與之為伍,因為媚俗不可避免,只是須得承認那不過是謊言),這些文字段落老讓我想起電影《歡樂谷》的畫面,也使我驚覺也許《歡樂谷》這部片本來就有諷刺共產黨(或任何一種政治理想)的意涵?只是當初乃以教育角度切入所以不曾細想。

  不過這些「流形」以我目前的資質沒辦法明確地成為河嶽日星,頂多只如流星一般迅速穿越腦海爾後飛逝,其作用只為了讓我產生一股「黑色的陶醉」與「形式是悲傷的幸福內容」。

  希望這些自我滿足的文字,或多或少能給諸位讀者提起一些興趣,翻開米蘭‧昆德拉這位捷克小說家的書籍,好好閱讀與思考一下,這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將在諸位眼前呈現何等姿態。

ps我那些沒什麼文筆不斷重覆的虛字與連接詞,也是一種永劫回歸呢,感覺很「重」吧XD

自己的延伸閱讀:

存在主義小說與思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